日期:2025/11/05 (三)
時間:15:00~17:00
地點:中央研究院近史所檔案館第二會議室
主講人:川島真教授(東京大學大學院綜合文化研究科教授)
主持人:蘇聖雄教授(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副研究員兼檔案館主任)
主辦單位: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檔案館、國立中興大學歷史學系
本場次演講摘要:
1927年3月24日,正值國民革命軍北伐期間,南京事件爆發。迄今此事件仍未獲得充分研究。蔣介石當時認為此事乃「北伐軍」所致,且事件發生於四一二政變之前,他尚未能將足夠精力投注於南京事件的善後與外交談判。當時中國對外關係處於極為複雜的局面:一方面是設於武漢、由國民政府所設的外交部,另一方面則是仍為國際社會普遍承認的北京政府外交部。兩個外交機構皆無法根據南京當地的實際情況進行有效談判,日方也不清楚該與何者交涉,中日之間的外交協商進展不順。
最終,日本方面認定事件的肇因為「南軍」——即蔣介石所領導的國民革命軍。這一觀點逐漸普及於日本,形成對北伐行動的普遍批判氛圍。由於當時國民政府尚未在東京設立公使館,蔣介石等人對日本國內輿論的變化認知有限;同時,日方亦難以與中國的外交部門建立有效溝通管道。這種溝通結構的斷裂,為日後濟南事件(山東出兵)及中日關係的誤判與衝突埋下伏筆。
本次演講中,川島教授將結合日本、中國雙方的外交檔案,並運用美國駐南京總領事館的相關文獻,重新審視南京事件的過程與背景。同時,也將就中華民國外交檔案的性質與研究應用,提出新的觀察與見解。
講者介紹:
東京大學大學院綜合文化研究科教授、日本亞細亞政經學會理事長、東亞細亞近代史學會副會長、日本學術會議聯繫會員日本臺灣交流協會評議員。專長為中國與臺灣的政治外交史、東亞國際關係史。畢業於東京大學大學院人文社會系研究科博士課程,獲博士學位(文學)。歷任北海道大學法學部副教授,自2015年4月起擔任現職。曾任台灣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訪問學者、台灣大學法學院、政治大學歷史學系、北京大學歷史學系等客座教授、北京日本研究中心副主任、和美國Woodrow Wilson Center Japan Fellow等。主要著作包括:《中國近代外交的形成》(北京大學出版社,2012年)、川島真等《台日關係史(1945-2020)》(國立台灣大學出版中心,2021年)、川島真等主編《文化冷戰與知識外交:美國戰略與東亞方針》(麥田出版社,2024年)、Shin Kawashima et al., Translated by Keith Krulak, Japan–China Relations in the Modern Era, Routledge, 2017等。2004年獲得三得利學術獎,2023年受嘉日本外務大臣表彰。

中央研究院近史所檔案館 謹上
TEL:886-2-27898284
E-MAIL:archives@gate.sinica.edu.tw
WEBSITE:https://archives.sinica.edu.tw
地址:115201 台北市南港區研究院路二段128號